在石油开采领域,从陆地油田到海上平台,从常规稀油到高粘度稠油,流体输送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开采效率与成本控制。螺杆泵(含单螺杆泵、双螺杆泵)凭借强自吸、耐磨损、适配高粘度介质的核心优势,逐步替代传统抽油机、离心泵,成为石油开采全流程(井口采油、原油集输、含砂含蜡原油处理)中的高效解决方案,有效解决了高含砂、高粘度、高含蜡原油输送难题,为油田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。
一、井口采油环节:单螺杆泵 —— 稠油与含砂原油开采的 “利器”
石油开采的井口环节面临两大核心痛点:一是稠油(粘度>5000cSt)流动性差,传统抽油机举升效率低;二是含砂原油(含砂量 2%-5%)易磨损设备,导致频繁停机。单螺杆泵凭借独特的容积式输送结构,成为井口采油的优选设备。
1. 稠油开采:低剪切输送,提升举升效率
稠油因分子间作用力强,常温下呈半固态,需通过加热(井口加热至 60-120℃)或添加降粘剂改善流动性,但传统离心泵仍因粘度高、流动阻力大导致效率不足(容积效率<60%)。单螺杆泵通过以下设计适配稠油开采:
低剪切输送特性:单头金属转子与双头弹性定子啮合形成密闭容腔,推移稠油时剪切力≤30Pa,避免稠油分子链断裂导致的粘度反弹,同时减少降粘剂用量(可降低 20%-30%);
高压力输出:单级压力可达 1.2MPa,通过 3-5 级串联设计,总压力可突破 5MPa,满足深井(井深 1500-3000m)稠油举升需求,举升效率较抽油机提升 15%-20%;
耐温结构:定子采用耐油耐高温丁腈橡胶(耐温≤120℃)或氟橡胶(耐温≤180℃),转子表面镀铬(厚度≥0.1mm),可耐受井口加热后的高温稠油腐蚀与磨损。
某渤海稠油油田采用 DN80 三级单螺杆泵进行井口采油,原油粘度从 8000cSt 降至 3000cSt(加热后),泵的容积效率稳定在 85% 以上,日采油量从 30m³ 提升至 45m³,单井年增产原油 5400m³。
2. 含砂原油开采:耐磨设计,减少停机维护
陆上油田(如长庆、胜利油田)部分区块原油含砂量高达 5%,传统抽油机的抽油杆、泵筒易被砂粒磨损,平均每 1-2 个月需起井维修,影响开采连续性。单螺杆泵的弹性定子可通过形变包容砂粒(直径≤3mm),配合以下耐磨设计减少磨损:
定子材质优化:采用聚氨酯橡胶( Shore A 硬度 90±5),耐磨性是普通丁腈橡胶的 2-3 倍,砂粒对定子的磨损速率降低至 0.02mm / 千小时;
转子表面强化:采用碳化钨喷涂(硬度 HV1200),砂粒冲击下的表面磨损量减少 60%,转子使用寿命延长至 12-18 个月;
防砂卡结构:在泵入口设置倒锥形防砂网(孔径 5mm),同时优化定子导程,避免砂粒在容腔内堆积卡滞,停机维护周期延长至 6 个月以上。
二、原油集输环节:双螺杆泵 —— 长距离、高压力输送的 “主力”
原油从井口开采后,需通过集输管网输送至联合站进行脱水、脱盐处理,此环节面临长距离(1-5km)、高压力(2-4MPa)、介质成分复杂(含蜡、含气、含砂) 等挑战。双螺杆泵凭借流量稳定、压力适配性强的优势,成为原油集输的核心设备。
1. 含蜡原油输送:防蜡堵,保障管网畅通
原油中含蜡量较高(如大庆油田原油含蜡量 20%-30%)时,温度降低至析蜡点(30-50℃)后,蜡晶会附着在管壁或泵腔内,导致流量下降甚至堵塞。双螺杆泵通过以下设计防蜡堵:
伴热保温结构:泵体设置蒸汽伴热夹套(蒸汽压力 0.3-0.5MPa),维持泵腔内原油温度高于析蜡点 5-10℃,避免蜡晶析出;
平滑流道设计:螺杆与泵体间隙控制在 0.05-0.1mm,流道无死角,蜡晶难以附着,同时通过螺杆啮合的 “自清洁” 效应,将少量附着蜡晶刮除;
高粘度适配:即使原油因蜡晶析出导致粘度升至 5000cSt,双螺杆泵仍能通过低转速(300-600r/min)稳定输送,容积效率保持在 75% 以上。
某陆上油田集输管网采用 DN150 双螺杆泵输送含蜡原油,伴热温度控制在 55℃,泵的出口压力 2.5MPa,可将原油输送至 3km 外的联合站,连续运行 6 个月无蜡堵现象,较传统离心泵减少管网清洗次数 80%。
2. 含气原油输送:抗气缚,提升输送稳定性
原油中常溶解有天然气(含气量 5%-15%),传统离心泵在输送含气原油时易出现 “气缚”(气体占据泵腔,无法形成有效压力),导致流量骤降。双螺杆泵的容积式输送结构可有效抗气缚:
气液混输能力:密闭容腔可同时容纳气体与液体,气体在容腔内被压缩后随液体一同排出,含气量≤15% 时仍能稳定输送,流量波动≤5%;
压力补偿设计:在泵出口设置压力补偿阀,当含气量突然升高导致压力下降时,阀门自动调节,维持出口压力稳定,避免管网压力波动;
防气蚀结构:进口端采用大口径设计(进口直径比出口大 1-2 个规格),降低进口流速(≤1.5m/s),减少气蚀风险,保护螺杆表面不受气蚀损伤。
三、特殊开采场景:螺杆泵的定制化应用
在页岩油、煤层气等特殊石油开采场景中,螺杆泵通过定制化设计,满足个性化输送需求,进一步拓展其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应用边界。
1. 页岩油开采:高压注液,适配压裂后采油
页岩油开采需先通过水力压裂(注入高压压裂液)破碎岩层,再开采含砂压裂返排液与原油的混合介质。定制化单螺杆泵可实现:
高压注液:通过多级设计,出口压力可达 10-15MPa,满足压裂液注入需求,同时耐受压裂液中的胍胶、支撑剂(石英砂)磨损;
返排液处理:压裂后返排液含砂量达 8%-10%,定制化双螺杆泵采用高铬铸铁螺杆(HRC65)与耐磨橡胶定子,可将返排液输送至处理站,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。
2. 煤层气开采:低压输送,适配低产井需求
煤层气井产量低(日产气量 1000-5000m³),伴生原油粘度低(50-200cSt),需低压(0.5-1.0MPa)稳定输送。小型单螺杆泵(DN40-DN60)凭借体积小、能耗低(电机功率 3-7.5kW)的优势,可直接安装于井口,实现原油与煤层气的混输,无需单独建设集输站,降低小型煤层气井的开采成本。
四、螺杆泵在石油开采中的高效性体现:数据驱动的降本增效
螺杆泵在石油开采中的高效应用,最终通过能耗降低、维护成本减少、产量提升三大维度体现价值:
能耗降低:单螺杆泵在稠油开采中的比功耗(输送 1m³ 原油消耗的电能)为 0.8-1.2kWh/m³,较传统抽油机(1.5-2.0kWh/m³)降低 40%-50%,一口日产 40m³ 的稠油井,年节电可达 8.76 万 kWh;
维护成本减少:双螺杆泵在原油集输中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达 8000-12000 小时,是离心泵(3000-5000 小时)的 2-3 倍,年维护成本降低 60% 以上;
产量提升:在含砂稠油井中,螺杆泵的连续运行能力可使单井年开采时间从 300 天提升至 350 天,结合举升效率提升,单井年增产原油 3000-8000m³。
结语:螺杆泵推动石油开采的高效化发展
随着石油开采向 “深井、稠油、低渗透” 领域延伸,传统输送设备的局限性日益凸显,而螺杆泵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(如耐磨材质迭代、智能变频控制、远程监控系统集成),持续适配更复杂的开采工况。未来,螺杆泵将进一步与数字化技术结合,通过实时监测泵的压力、温度、振动等参数,实现预测性维护,为石油开采行业的高效、节能、安全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设备支撑。